1
“若事尚可救,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烦恼有何益?”--引自《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以微博的形式开启了我们静心的模式。在心如浮萍,随时都能躁动起来的社会,这本书却在只言片语中开启我们的心智,修心戒五毒(贪、嗔、痴、慢、疑)。路上的风景再美,虽用相机拍下来,但也只是称之为“旧照片”,修心亦是如此,如果不能在心里常串习,这只是“心境的旧照片”而已!仅此而已!
“照镜子时看自己脸上蹭了脏东西,是因为自己的脸脏了,而镜子并不存在问题;同样看别人有缺陷,也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够清净,烦恼才会不断显现,所以不应太执着外在,而应多观察自己的内心和行为”。
2
相由心生。身体、境像亦如此。“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的。”--引自《摆渡人》
这是一个摆渡人摆渡“人”的故事。摆渡人帮助自己职责归属内的soul战胜他们产生的“心魔”,顺利穿越荒原。书中男主角在“复制—粘贴”的摆渡生涯中,受女主角的行为和态度关键是爱情的影响,从而和女主角一起不走寻常路,验证了“回头是岸”。
“原来你在这里。” —— “我在这里。” 结尾这淡定的你一言我一语,不禁想起了“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人生就是一个单向旅程。在穿越这片荒原的途中,我们似乎都在接受着他人的摆渡。然而,在修正自我,寻找真我的路上,我们才是自己的摆渡人。对于爱情,我们与ta不都是在互相摆渡么?
3
男女主角携手走出荒原,战胜恐惧和“命中注定”,用“逆向”打造了一个喜剧。我们身边的每个看似路人甲的平凡之人都是人生这部悲喜剧中的主人公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引自《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诙谐幽默的口气和风格,你可以说不着调,可以说无厘头,但每一篇都能“刺”你一下。不怒而威,心怀仁慈的城管父亲;生前喜欢倒腾小发明,看似平凡却有“大智慧”的爷爷;站在道德之顶却触犯道德底线的大江大海兄弟;把相濡以沫融进炒饼的夫妻…
每次吃孩子爸做的麻辣香锅的时候,都是感觉最爱他的时候,而每次吃出“爱的味道”的同时,我俩也同时吃出了“黄昏时的孤独”…孩子永远是父母的一个“梗”!不信,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你肯定不会哭,我会啊…)
4
小豆包在“人嫌狗不待见”的7岁,知道了钱的“功能”。于是在除夕前追讨回她去年的压岁钱,同时宣布今年的压岁钱全部物归原主,统一安排并协议每周准时支付她零花钱5元。因为是周日预付下周零花钱,因为过年,所以脑子自动屏蔽了“周几”的概念,自动认定初几就是周几的原则。小豆包就在前天“追债”了,她说我欠她一周的零花钱加上利息一共5块5(汗!什么理财可以这么高息?)我说那利息不够合理,但微信可以给你1分红包作为利息,5块钱现在给你吧。然后给了她5个一元硬币…然后她居然说“妈妈,我只收纸币!”然后确认式三件套:眨了一下眼,点了一下头,说了一句嗯(这点执着还真是遗传我,我曾因为一毛钱纸币和两枚5分硬币和我妈对抗一下午,最后以被打了一顿而宣告失败)。
以前,我娃都是以“脚踩储蓄罐,天女散红包”的形象来作为“低FQ担当”,如今突然画风大转,我觉得应该是随着年龄增长,FQ意识也呈比例上升吧!究其原因,控制欲应该是首席原因。说到控制,不能不说说《爸爸银行》。
爸爸开了一家银行,这个银行的唯一储户是自家的熊孩子们,这家银行真的就是“高仿”,利率,操作过程都和国家的银行一毛一样。不同点就是门槛低,存取更灵活。孩子们在弄清规则,权衡利弊后满足了“爸爸是个银行家”这个欲望,在“共赢”之后,又满足了“爸爸有个证券公司”这个欲望,而对理财的完美把握却是来自一辈传一辈…
虽然这本书在翻译上没有达到“信达雅”的标准,有的地方比较别扭,但“爸爸”的观念还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你知道“为孩子投资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吗?——给孩子们读书,要多于你已经为他们读的”
5
财商就是一种控制钱的能力,是自我控制的完美体现——《爸爸银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爸(ba)爸(ba)银(hen)行(xing)!说完孩子的理财,现在轮到企业了(感觉自己咋大小通吃呢?)
企业管理,这是一门关于省钱、花钱和分钱的学问。--引自《利润:企业利润持续增长之道》
《利润》这本书是作者献给父亲的,好!巧!啊!《爸爸银行》也是献给爸爸的。(我从书中读出一个道理——父子亲)。这本书属于专业类书籍,所以有着同类书籍共同特点——烧脑。本书作者倡导的YTT理论——从资源到资本再到盈利,我们要思考的是:昨天,我们有什么?今天,我们要什么?明天,我们该做什么?就像三句半,我们一直在研读,在思考着前三句,可是最后出现的半句却是“点睛之笔”。
6
落地必有声,万事皆有源。“既然已经知道如何做,那就开始去做;开始做以后就要坚持;坚持就是一个让目标具体化,用好的结果“奖励”自己的一个循环的过程。”--引自《从行动开始》
我们会一直认为“意志薄弱”是万事失败的终结者呢?这其实是“认知偏差”导致的。本书通过对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影响及破解方法等方面的详细阐述,给我们讲述了从行动开始,打败“认知偏差小怪兽”进而完成“升级”的故事。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件事,如果你一天没有做,不要自我脑补“我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要继续做就是了!就像我的手账和我小别7天之后现在又胜似新婚!(一个完美的借口玩坏了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