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古生物学与现代生活绝非毫不相关。化石记录告诉我们,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常态”。这一结论是要说明,我们当今所见的气候变化实属正常,还是意味着气候因人类活动而发生了新的改变?我们该如何修复我们给地球气候带来的伤害?
探索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回顾历史,去看看过去那些经历了剧烈气候变化,但依然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比如恐龙。化石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回溯遥远的过去,把当前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和人类诞生之前的气候变化进行比较。化石记录证明,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五次全球性大灭绝事件。因此,我们不由发出疑问:人类活动是否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物种中,超过99%的物种已经灭绝。我们发现的每一个物种, 都代表了一组独特的演化实验,实验结果当然也各不相同。对于其中绝大多数物种来说,我们只能通过化石进行研究。恐龙是品种最多的脊椎动物之一,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片科学研究的沃土。现代鸟类就出自恐龙的一个分支,现代鸟类共包括大约10000个物种,数量远远超过现代哺乳动物——后者大约只有5500个。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相当漫长,前后超过两亿年之久,而且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各个大陆,占据了每一个生态位。所以我们能从它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除恐龙外,没有哪一种陆栖脊椎动物能够拥有蜥脚类恐龙(sauropod)那般巨大的身形;也没有哪一种陆栖脊椎动物能像鸭嘴龙(hadrosaur,一种长有鸭嘴的恐龙)一样高效处理食物——它们的牙齿堆叠在一起,牙齿脱落之后就会被后面的牙齿取 代。至于那些早已灭绝的鸟类恐龙,比如反鸟亚纲(enantiornithine),还有神秘的四翼小盗龙(microraptor),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化石来推测它们的飞行能力有什么不同。化石向我们揭示了脊椎动物在进化上的各种可能性:它们可能占据什么样的生态位?哪些生物力学和形态学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这些生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