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财商教育普及课—-零花钱管理课
做几个小调查:
1,你每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1)没有
2)0-100元
3)101-300元
4)300-500元
5)500元以上
2,你的孩子都怎么花这些零花钱?
买玩具?买书籍?存起来?买礼物?捐赠?……
3,你的孩子知道“想要”和“必要”的区别吗?
必要:没有它会影响你的生活或健康的东西
想要:没有它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或健康,但是希望拥有
4,哪句话能说明孩子的零花钱处境?
1)必要的东西,我们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不需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必需品
2)想要的东西,我们不批准孩子随意购买的
3)剩下的零花钱,都存在父母这里
4)只要有剩下的零花钱,孩子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允许孩子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使用零花钱,是孩子学习理财的开始。
怎样才能透过使用零花钱这件小事来学习理财呢?
关于学习理财,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诺奖得主)曾有四句很关键的话:
一个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效果又讲节约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家长们自己想一想,是不是很多这样的案例?我都不多赘述,大家懂的。
@中国新闻网:【调查称6成受访中学生消费时,并不会考虑价格】调查中发现,有6成受访中学生,在买东西时并不怎么考虑价格,喜欢就会买。
不少家长也都会给满足其欲望,最主要的想法是:“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没有必要让孩子刻意去节俭。” 而且“别人都在用,不给小孩岂不是就跟社会脱节了。”
想想刚才经济学家那四句话,这则新闻可以用中间哪句来解释?
再来看两则案例:
2012年与两会中有一个提案非常有意思,名字叫《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提出者是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中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考父母供养。
另一则是来自知名媒体的报道:不要让孩子成为“时尚的受害者”!近年来越来越多9岁到16岁的少儿成为名牌服装的牺牲品,只有在浑身名牌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在人群中觉得舒服。
孩子偶尔的小要求并不能说明他对时尚的盲从。但是如果这已经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那么一定要小心。父母需从消费习惯开始向子女展现良好财商教育。
非常明显,这两则案例无一不说明我们国家的财商教育的缺失,而且情况非常不乐观。
相信很多家长也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些破釜沉舟式的教子方法出现了。
例如”母亲为培养女儿独立性 十几年来谎称不是亲妈“,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延伸一些,这位妈妈的教子方法下如果孩子最后获得真相,是否会留下心理阴影?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苦于没有好财商教育方法。
我们从前面说到现在,一直在说理财说财商教育,那么好的财商教育或者说高财商能带来的是什么?
攀比心日减?
感恩心日增?
控制好欲望?
财商教育和理财也不同,理财知识财商的一部分。
最简单的概括财商是什么: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幸福感。这里的资源并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和其他付出。其实钱不是越多越好,而且每个人的资源都不一样。但是追求幸福感的最大化,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如何做篇
不良的管教制度让好孩子作恶
小故事:18世纪末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从英国运送犯人去澳洲的船只,英国政府采取的办法是按照上船的犯人数量支付船主的费用。而但是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设备简陋没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的装人,船上条件非常恶劣。
3年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死亡率高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的资金却没达到大批移民的效果,于是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每艘船都配备官员监督,再派医生负责医疗卫生,规定船上的生活标准等等。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些监督官员和医生也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原来,一些船主贪图暴利,贿赂官员,不肯同流合污的被扔到海里喂鱼。于是政府又采取了新办法,对船主进行教育,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开发澳洲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利益等等。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
最后,有一位英国议员认为,船主们是钻了制度的空子,于是他提出改变计酬制度:以到澳洲上岸时的人数为计算标准来给船主付费。无论你在英国上船时是多少人,到澳洲时再次清点人数来支付报酬。自此以后,船上都主动请医生改善生活条件,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人都活着到达目的地。结果死亡率下降到了1%,甚至有的船根本无人死亡。
按上传人数付费 VS 宝贝好好学习,其他都爸爸妈妈来
结果:父母劳心劳力,孩子不长进
派政府官员和医生监督协助 VS 母亲全天候1对1陪同学习
结果:费心又费力,结果还不理想
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 VS 跟孩子讲大道理
结果:孩子嫌父母唠叨,左耳进右耳出
改革制度,按下船人数付费 VS ?????????
期待结果:孩子主动改进
还记得前面有四句话吗?
让孩子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父母可以为子女报读昂贵课程,却不能为他买到学习的动力;
父母可以为子女准备婚房首付,却不能为他买到持家的能耐;
父母可以为子女积累丰厚资产,却不能为他买到富裕的心灵。
父母先需要有这些概念:
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保险?
教育基金怎样才能成为财商教育的工具?
如何让你的教育投资用在刀刃上?
什么是最坚实的保障?实际案例告诉你。
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的独子8岁时,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
当孩子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但幸运的是,“父亲交给我很多规律和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于是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做一份含财商教育方案的财务方案吧。(含教育金规划)
定立每月育儿开销预算:喊保险、储蓄、中短期开支
参考:保险及储蓄 3500
学费:1500
旅游预算:1000
杂费:……
每月总预算:……
及早的明确所有权:
参考:一位财商专家从2002年孩子出生起,开始为孩子定投教育理财产品,
每月3000元,这份理财计划将会是他留给孩子唯一的物质财富。
在孩子7-8岁时,和孩子签订一份零花钱管理协议。
【青少年的教育最需要规则,即与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严格遵守】
孩子对父母的叛逆在十四五岁达到顶峰,11岁可能比18岁还要叛逆。
《关键教养报告》分析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执行一个规则比制订20个规则要困难得多,那些规则的制订与执行最一致的父母们,跟孩子关系最近,与孩子对话最多。
{:soso_e166:}零花钱管理协议示例:{:soso_e166:}
美国最富有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第一位亿万富翁与孩子的零花钱协议:


模拟协议内容:
一、生活预算及零花钱的定义与来源
1、一切乙方可独立核算的支出,包括零花钱,都是生活预算的一部份。每月支付必要生活开支后所剩下来的盈余,即是乙方的零花钱;
2、经过精密的计算后,现决定每月给乙方生活预算5000元;
3、其他获得收入的渠道:
甲方提出一些挑战任务,任务完成乙方可获得预先约定的报酬;
4、除了压岁钱,生日礼物或透过合理合法的经营交易以外,乙方不得收受任何人的金钱或礼物,如发现,将以收受数额的双倍扣除生活预算额。
二、生活预算及个人储蓄使用
1、小学学费,保险费,教育金储备等是每月必要开支;
2、如学业总成绩在班级前十名内,可选择免除补课费用的支出,否则补课费为每月必要支出;
3、……
4、扣除一切必要开支后的余额,乙方自由支配……
5、乙方与甲方外出用餐采取AA制……
6、零花钱及个人储蓄的一部份,可选择存入甲方设立的旅游及公益基金,在以后要支付旅游费,游学费或进行公益捐款时,只需从基金支付50%的价格,余下50%由甲方负责;
7、……
定立零花钱管理协议的四项原则:
原则一:明确所有权,让孩子真正拥有钱
原则二:给建议但支配权交给孩子
原则三:让孩子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原则四:让孩子知道建设自己的未来是他的责任,为孩子还户做定存或定投保险,让孩子一起参与。
明白原则后,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落实到生活中!
培养孩子财商的四要点:
一,不用物质宠孩子
像前文所述申女士一样,对子女可能被优越环境所宠坏拥有足够的警剔性,不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像前文所述申女士一样,对子女可能被优越环境所宠坏拥有足够的警剔性,不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二、断绝孩子依赖心理
像威灵顿先生一样,为子女预备一笔有限(此二字是关键)的生活费及创业(或教育)基金,既充分表达出父母应有的爱与责任,但同时及早断绝子女的依赖心理滋长。
三、让孩子懂节约讲效果
谨记弗里德曼教授的名言,让子女“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促使子女变得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四、教孩子管理财富的规律和法则
学习法尔瓦诺,从小教懂孩子管理财富的一些规律与法则
财商教育,你准备好了吗?